跳转到正文内容

醉驾服刑者看守所生活:可与民警一对一心理咨询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12月19日03:19  京华时报
服刑人员进行模拟酒后反应速度的测试。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服刑人员进行模拟酒后反应速度的测试。本报记者蒲东峰摄

  截至12月6日,本市累计192人因醉驾在市第三看守所分所(以下简称三看分所)服刑。时至岁末,依然陆续不断地有醉驾者被送往这里。三看分所对醉驾获罪者测试后发现,他们中至少占两成以上是酒精成瘾者,“酒精依赖下的行为失控才是他们违法的根本原因”。为此,三看分所对酒精成瘾者引入戒酒心理治疗及戒酒互助会,通过戒酒12步骤使他们逐步远离酒精。日前,记者走进三看分所,记录下醉驾服刑人员洪少凯的一天。

  一名醉驾服刑人员的一天

  吃喝起居

  12月9日早上5点多,洪少凯被噩梦惊醒了。梦里,他眼睁睁地看着车失控翻进了路边沟,“完了!”他喊着,绝望地闭上了眼睛。

  睁开眼睛,他看着眼前这个30平方米的房间,5个上下铺的床,中间有一个大书桌,很整洁。一个多月过去了,但翻车的噩梦一直纠缠他。8月24日晚上9点多,在与合作伙伴喝下一斤多白酒后,洪少凯觉得下着雨路上肯定没有警察查,而且离家只有7公里,便冒险开车回家。

  不想他撞上一辆广本车后,在逃逸时车子失控翻进沟里。酒精检测显示,他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01毫克,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2倍多。10月19日,洪少凯被送入三看分所服刑。

  早上6点起床时,他慢慢平静下来。洗漱、整理内务、出早操。7点15分是每天的早餐时间,洪少凯就着一碟咸菜,喝了一碗玉米粥,吃了两个馒头和一个鸡蛋。每个人的食量由自己定,吃饱为止。一天三顿的食谱,都由所里具有营养师资格的民警搭配制定,菜品是经常变化的。

  课程矫治

  每天上午8点,开始教育矫治课程。按照每个人入所的时间和状态,课程安排不一,课间有上卫生间的时间,如果有“临时”要求,可以告知民警特批。当天上午,洪少凯在心理课程中度过。

  上午11点,距离午饭还有半小时,他回到宿舍,捧起一本建筑类书看了起来。在三看分所看书不许躺在床上看,每天允许躺下的时间是固定的。

  11点30分,服刑人员开始午餐。当天的菜是肉末炒雪里蕻,洪少凯盛了碗米饭和汤,默默吃完。对于少量回民服刑人员,有单独的操作间为他们做饭,餐具也是单独存放。饭后回到宿舍,各自打扫卫生区及个人卫生,有人需饭后服药,要在这个时间里完成。12点开始午休时间,不一会儿洪少凯就睡着了。他说,刚入所时没有午睡习惯的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但调整一周后他适应了每天的节奏。

  下午1点45分,洪少凯开始上创业教育课。课堂上,已获得授课资格的民警讲的是市场分析、自身优劣势评价等,洪少凯听得津津有味,还提了个他最关心的建筑方面的问题。该课程是三看分所的特色课程之一,安排在醉司机服刑后期的时间里,以便对他们获释后创业有所指导。

  认知教育、行为改变和心理修复是对服刑人员开设的三个矫治层面的课程,创业教育课、酒驾危害专题课属于认知教育课程;队列训练、习艺性劳动等属于行为改变课程;团体心理咨询、“一对一”心理咨询以及戒酒互助会等属于心理修复课程。三看分所教育科科长韩江兰告诉记者,这也是和其他犯罪人员相比,对醉驾服刑人员管理上最大的不同之处。

  每周5天的工作日里,服刑人员的时间几乎都是按照安排如此度过,周末两天是服刑人员文体娱乐活动的时间。下棋、K歌、打乒乓球、写字作画……服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,安排娱乐项目。

  看守所划分4类矫正治疗

  三看分所副所长郭芳告诉记者,截至12月6日,三看分所累计收押了192人,已释放115人,目前在册的共77人。随着全市打击醉驾的力度不断加大,送入所内的人员数量从8月份时的高峰明显回落,但即使年关将至,还持续不断地有醉驾者被送来服刑,其中尤以外地籍人员居多。根据半年多的分析三看分所发现,醉驾服刑人员和其他罪犯相比,存在文化程度较低、法律观念淡薄、漠视他人生命财产、自控能力差及强烈侥幸心理等特点。

  但也有不同之处,他们几乎都属于还算遵纪守法的人,只有极少人有“前科”,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有正当职业。这些人有着非常明显的心理优势,“总认为自己和其他罪犯不同,无非就是喝酒开车出了事,或者连事都没出”。因此,扭转醉驾司机的心理,是三看分所矫治醉驾获罪人员的重中之重。三看分所详细分析后,将入所的醉驾司机分成4类,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他们展开矫治。

  一对一心理课

  闭目试想象为亲人排“遇难”顺序

  9日早上8点刚过,满头白发的洪少凯接受了民警刘金明的“一对一”心理咨询,他是所里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之一。40多岁的洪少凯本来只有很少白头发,事发后,他很快变成了满头白发。

  布置温馨的心理室内,洪少凯和刘金明相对而坐。在《水晶琴》轻快的音乐声中,刘金明让洪少凯闭上眼睛,想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带着最爱的4个家人开车出游。“把这4位家人的名字写下来”,洪少凯写好后,刘金明让他闭上眼睛继续想象,“游玩非常尽兴,晚餐你喝了不少酒,但还是不顾家人劝说开车上路,走到一个路口,发生了惨烈的车祸”。此时,本来轻快的音乐瞬间转变成了凄惨的撞车和惨叫声。“事故发生后,你发现除了你自己受轻伤,其余人都受了重伤,你此时又发现车着火了,火越来越大。”“你只来得及救出3个人,必须放弃一人,把他的名字你从名单上划掉。”洪少凯皱着眉想了想,做出第一次选择——放弃了妻子,此后逐一放弃了父亲、孩子,最后他的纸片上留下了一个人——他的母亲。

  “我谁都不愿意放弃,不想这样抉择,可是迫不得已”,此时洪少凯脸色沉重,眼眶发红。“这个测试让你懂得珍惜生命里最重要的人,同时让你知道喝酒开车的可怕”。刘金明对洪少凯说。

  音乐变为《Kisstherain》,刘金明开始和洪少凯聊天,问题一个接着一个,“喝酒给你带来过什么好处?”“有没有想过和合作伙伴使用其他的沟通方式?”洪少凯告诉刘金明,他其实想过这个问题,他有个合作伙伴就喜欢打球,并不太喜欢喝酒,所以他也想换个沟通方式,可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服刑了。“其实我对酒一直特别小心,因为我在酒上栽过跟头。”洪少凯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。

  团体心理课

  原地转10圈端水模拟感受酒后

  9日上午9点50分,洪少凯和其他8名服刑人员一起围成一个大圈,上了一堂“600秒体验法”团体心理课。5米外的窗台上放着满满一杯水,地上铺着两排垫子充当路上的护栏,中间就是路了。

  “谁来试试,看端起水杯有没有困难?”《光阴的故事》作为背景音乐,刘金明开始上课。服刑人员争先恐后上前“试水”,纷纷表示没有难度。刘金明转身拿出一把新拖把,让服刑人员将头抵在拖把杆上,然后围着它转10圈,再去窗台端水。洪少凯第一个上阵,转了10圈后,他的身体几乎站不直了,摇摇晃晃地辨了一下窗台方向后,在“护栏”上撞来撞去地走到窗台前,哆哆嗦嗦地端起水杯。“感觉脚底打飘,我特别想控制住自己,但控制不住”。洪少凯说,这和醉酒的感觉很相似。其他人都和洪少凯一样,状态和“喝高了”相同,端起水杯后水洒了不少。

  这种测试每人需要600秒时间,因此被命名为“600秒体验法”,主要是让醉酒司机在清醒状态下体验喝醉酒是什么感觉,了解酒后的自信心是盲目的、很可怕的,因为其控制力在大幅下降。

  因醉驾入狱司机超两成酒精依赖

  该所对先期收押的159人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,8成以上呈现中度及以上程度的酒精依赖症状。此后再进行的医学标准检测令人惊讶地显示,他们中竟有两成以上可以确定是酒精依赖(成瘾)或物质滥用。

 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乃至专家都认定,醉驾司机是侥幸心理作祟使其违法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其中两成司机的根本原因是酒精依赖下的行为失控。为此,三看分所对他们特别进行戒酒心理治疗,而“戒酒互助会”就是借鉴国际上现有的运行模式设立的。

  所有接受戒酒的人员在被释放前,都会再接受一次心理和医学标准测试。民警黄亮是戒酒互助会的心理咨询师,他告诉记者,通过戒酒互助会的治疗,超过8成以上的服刑人员发誓获释后坚决戒酒,只有不到两成的人表示会逐渐减少饮酒量。他说,通过戒酒互助会的治疗,成瘾者喝酒的意愿强度下降的比例高达8成多。

  “醉驾服刑人员的刑期并不长,有的人可能在所里只有一个月时间,因此到他们离开时,整个戒酒步骤可能还未全部完成,这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戒酒的效果”。黄亮有些遗憾地说。不过让他欣慰的是,他们建议成瘾者回家后参加社会上医院、公益组织的戒酒互助会和戒除酒瘾治疗小组,以消除心瘾。目前,已有23名获释成瘾者参加了戒酒小组。

  本报记者钱卫华
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56)

 

更多关于 醉驾服刑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